我说管理

undefined

其实这是几天前的思考了,不过鉴于那时候。。。太忙了。所以文章只能今天写了。

周三,又是ERP的课程。大家都在忙着捣鼓自家的企业,发展生产、投资研发,一片热火朝天。唯独我们小组,一片寂静,大家都在玩各自的手机。而我,正是我们组的CEO,心中一片荒凉。本来我想破产了没关系,我组织一下大家探讨一下我们组为何落得如此境地,总结点经验教训。然而,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在那里苦思冥想,实在是想得恼人,于是乎便抛下队友,跑到“别人的公司”战略性学习了。

我发现,这家“公司”里面的组员,有几个都是我认为不认真的差劲”员工”,结果在这家“公司”里面却居然有热情,有干劲起来。反观我司员工喊一句,不听;喊两句才动一动的情形,让我有点咋舌。让我开始反思到底是不是自己没有管理好。

回想,我这组的组员。以前就经常组在一起,但是以往的作业都是相对简单的,甚至我觉得这么一份小的作业却要组队合作来完成简直是杀猪用牛刀。于是乎,惰怠于组织分工,磨合时间等因组队而产生的麻烦事,我一般倾向于找一个或者干脆单独行动开起这辆“车”,让其他组员直接搭便车即可。习惯以后,是不是会导致我组员产生了懒惰意识——”反正他会做好的了,我自己又不懂,也不会做。他管就好“。而这种意识,是不是具有遗传性呢?一个群组的氛围便如此蔓延开来。所以,才会出现在刚开始的第一年走盘面时,我组织的讨论没人听,我喊到哪个流程,所属主管不愿动的情形。一是组内研究过那份市场预测报告的大概只有渺渺几人,想讨论没法有根据地讨论;二是懒惰意识下的影响,反正有人干,我翘起双手比较好。在以前,我总是习惯性地抱怨是组员素质的问题,我会惊诧,为什么他可以不动手。但是在罗胖讲述公司人才类型的时候给予了我启发:“公司有三种人,一种是自发热型人才,不需要你的督促,他会自己勉励自己奋勇上前;一种是他发热型人才,在主管的引领下,他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全部能耐;一种在不恰当的领导下,浑浑噩噩被埋没的人才。”人才,并不是只有那种像干不死的小强一样站在风口浪尖挥动大旗的人才称得上人才。那些能够在他人的恰当引导下发光发热的人才也是人才,而且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是此类人。于是我大胆猜测,“只要有恰当的管理,每个人都会是一个人才。”

立下这项假设之后,那么我开始反思的就是如果恰当的管理。或者说是如何让每个人在其职位上充分发挥他的能耐。这里暂且撇开兴趣爱好等等老生常谈,工作本身促发人上进的因素。因为在ERP实践中,没有人说会对一个职位特别喜爱或者说特别厌恶一个职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呢。

氛围的重要性

氛围的重要性。在到E组考察公司状况的时候,我发现在这样一个游戏性的经营活动中。他们组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在里面。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各司其职,同时因为自身又影响着旁人。整个小组就这样拧成了一股绳。在阅读《马云,我如何管理好我的团队》一书中就提到了,马云擅长洗脑式地向你灌输公司理念。每一位员工,都会自觉奋斗到半夜才愿下班。没有人会对加班厌恶,甚至于不加班会不舒服,感觉自己对不起公司。(书中的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之处)但是却不能直接将其当作笑话——当公司里面形成了一种文化价值观并被认可,公司内的员工就不在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而是转化成了合作者,一群朝着一个目标奋力前进的合作者。而这之后,形成的公司氛围,慢慢蔓延扩散,让每个人都被感染。这就好像你看热血漫画,看到融入了漫画给你营造的氛围,满身血管都会因为主角的成功而扩张。

善于利用第一印象

那么这种氛围又是怎样营造起来——善于利用第一印象。在面试技巧、与人交往的小技巧当中,往往会提到第一印象的重要性。这里我想说的是一个团队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根据我大一、大二在学生会的经验教训,一个团队能否彻底破冰成功、之后的工作方式都会在第一印象当中牢固地建立起来。恰好,我大一时候的团队和大二的团队刚好是两级反转的团队,在这里可以作一对比。大一时候,我的部长在第一次例会上,十分地凶,几乎把你一无是处地批了一顿。从此内心生出了敬畏,往后一年的工作,都让我战战兢兢的,唯恐做错。即使在后半学期,部长对我们态度转好,也丝毫改变不了他在我内心的第一印象。这种状态持续到现在才逐渐有减弱;相反,在大二,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在第一次例会上,我扮演的是一个老好人。于是,在之后的一年时光,我对干事的命令不是绝对权威,干事会敢于与我意见相左,甚至是不服从的情况。我和干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朋友间的搭档合作。上面这些不详尽的描述,可能让你体会不到一个团队第一印象的影响。但是,不得不说它确实存在。破冰尤其如此,一开始在大家互为陌生的时候,将大家融为一体。要比等大家都形成小团队后将个人插入其中要来得简单得多。

用权威去改变

上面的第一印象其实已经不适用于我们“公司”的现状。每个人的惰性思维都已经产生,该如何去颠覆这个惯性思维呢。我觉得权威是一种做法。摘下善良讨论的面具,直接将每一个命令明确地下达到个人。假如身为生产总监的不考虑生产的问题,让我们整个组的人就等着他的决策,坚决不插手。别人的等待、别人的目光所给予的压力,肯定会对他的思维产生冲击,让他意识到”噢,我要做事。不然别人都在等我呢。“的思维。群体性是最容易产生惰性的地方,因为能者多劳,因为弱化个人的作用……

信息的作用

一个人的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做出正确的决策。又在于他所获取并处理的信息来决定。